Home > 最新消息 > 汎銓最新TEM技術 協助客戶領先搶得灘頭堡
2018-01-04

汎銓最新TEM技術 協助客戶領先搶得灘頭堡

汎銓最新TEM技術 協助客戶領先搶得灘頭堡
鄭斐文
2018-01-04
 

IC產業蓬勃發展,在摩爾定律下,晶圓廠在每個世代的製程競賽中,持續研發新技術與設計,藉著微縮線寬來降低IC成本及提高效能。汎銓科技面對製程技術與設計不斷演變與改良,除了引進最先進的設備,也投入更大的研發能量,克服各種先進製程分析的關卡。

2011年,汎銓領先業界引進當時最先進的Dual Beam FIB-Helios 450S,大幅提升TEM案件樣品的製備能力;2013年汎銓引進FEI V400ACE,成功達成20nm IC的電路修補,同時開發出Ag線開蓋技術,建立Ag 線封裝IC 失效分析能力,這2項新品項服務名稱為FIB V400ACE先進製程電路修補及Decapsulation雷射去封膠∕特殊銀線處理;2014年再購置台灣第1台UHR SEM,配合特有的蝕刻顯像技術,放大倍率可達100萬倍,是目前業界最高解析度的SEM,2014年於UHR SEM加裝台灣第一台 150 mm2 EDS SDD感測器, 提高SEM成分分析空間解析度達10nm等級,此一分析服務新品項名為SEM/EDS(FEI 高解析UHRSEM/EDS)。

汎銓技術長陳榮欽博士表示,進入2017年第4季,汎銓將整合相關成熟的分析工法,以TEM(Si定點)X-S試片製備EUV光阻材料分析、TEM(Si定點)X-S試片製備EUV-10nm超薄試片、TEM(Si定點)X-S試片製備EUV-5nm超薄試片等新的分析技術品項,滿足客戶品質及效率需求。汎銓持續引進先端設備及投入技術研發,造就了半導體分析技術領先同業的局面。陳榮欽強調,在材料分析業,只要願意投資,引入先進儀器都不難,但單憑設備無法建立絕對的競爭力;重點是,好的分析設備必須配合優異的試片製備技術,以及擁有正確的資料判讀能力,才是決定分析品質的關鍵,汎銓在這方面一路領先。

EUV光阻是先進製程開發的重要材料之一,材料特性很容易受到製備及觀測而改變原始形貌造成誤判,汎銓開發一系列低損傷工法,可保護易損傷材料,透過良好的試片製備技術及觀測手法,正確地在TEM、 FIB、SEM觀測光阻的橫截面的形貌,以評估曝光顯影狀況,或以特殊的高解析SEM手法來觀測光阻線之間的曝光顯影殘留狀況。

TEM試片製備厚度是TEM分析能力的重要指標,汎銓具有超薄TEM試片5nm奈米的製備能力。針對大面積觀測的試片需求,汎銓也開發出無刀痕離子切割及低溫無刀痕離子切割工法來因應,可應用於 3D 封裝及含有軟性材質的有機面板等分析需求。

汎銓在SEM前製備技術的突破,使得低價SEM影像的表現接近TEM影像,有效降低分析成本提高競爭力,這些技術包含強化NP Junction 介面染色、缺陷染色、有機介面染色及離子束染色等技術,這些新技術可應用在觀察半導體摻雜植佈深度介面、高壓元件及LED 產業缺陷密度計算、有機面板的製程介面等分析需求。
 

 

回頁首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