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教育計畫是透過專題式的學習經驗,取代以往強行灌輸與死背的教學方式,並以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主軸。這種教育方法包含科技的元素,不僅是因為科技既新鮮又有趣,更因為電腦與軟體適合運用在課堂上,藉以增進學生在解決問題、批判性思考以及協調合作等在21世紀所需的技能。Intel教育計畫在70多個國家和當地的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的教育人士以及政府機關合作,成為同類型計畫中規模最大且最為成功的計畫。事實上,根據Intel本身的統計,由Intel教育計畫所培訓出的教師們,至今已協助超過3億名學生針對學習、領導以及成功等目標做好準備。
Intel從2001年至2007年間於台灣推動e教師計畫,與老師們一同探討專題式學習之教學活動設計。在2007年,Intel台灣分公司與教育部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Intel創新思考教育計畫」(Teaching Thinking with Technology),並於2009年正式納入各縣市長程「教育部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計畫」,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協助教師將專題式學習導入課程教學,並透過教學設計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高層次的認知思考能力。
從2011年8月起,台灣Intel亦完成關鍵能力系列創新評量課程本土化工作,並將開始辦理主講教師培訓。另外,有鑑於經濟便捷的線上研習機制日趨完備,未來Intel教育計畫除了在各地辦理實體研習協助老師們進行經驗交流之外,亦將藉由更多元彈性的線上研習管道協助教師發展更具彈性的課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