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策加持 華大半導體布局衛星導航晶片
2015/05/19-尤嘉禾 在政策扶持及資金環境的改善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愈見樂觀,為掌握此波契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特別成立華大半導體公司,做為半導體業務的統一營運平臺,藉由將集團內相關IC設計公司納入華大半導體旗下,以進一步發揮各子公司之間的合縱連橫之效。
其中,北京中電華大更挾著在智慧卡晶片設計累積10餘年的豐富經驗;進軍導航衛星產業領域,且將在今年領先業界量產整合基帶及射頻的北斗多模相容GNSS定位系統單晶片(SoC)。
為彰顯扶助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決心,大陸當局已於2014年9月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就是業界通稱的「大基金」。此筆基金的設立旨在支援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生態系統的整合。
基金重點投資領域包括微晶片製造業、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出資公司包括華芯投資、國開金融、煙草等。「大基金」初期投資金額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可說是有史以來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的最大投資手筆,預計未來5年將是基金密集投資期,可有效帶動大陸半導體產業資本的活躍流動。
大陸砸重金推動力拚國際IC產業水準
此筆基金是根據大陸政府制定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所設立。此份綱要的重大目標就是要在2015年建立有助於產業發展的融資平臺和政策環境。
透過種種措施,大陸當局希望能將2015年的大陸積體電路產業銷售收入拉到人民幣3,500億元以上;且整體產業的銷售收入年成長率可以超過20%,並希望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的技術水準能逐步拉近與國際水準的距離,至2030年能有第一批企業成為國際Tier1業者。
其實大陸在過去數十年間便曾多次祭出半導體產業推動政策,但這些措施並無法有效解決大陸積體電路產業落後的狀況,大陸的積體電路市場仍是外商盤據的局面。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大陸積體電路進口總額2,322億美元,甚至超過原油進口總值2196.5億美元,積體電路與原油至今仍是大陸最大的兩宗進口商品。另根據大陸資訊產業商會消息,2013年全球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排名中,前十名並無大陸企業入列,排名最前的企業是位居全球第14名的展訊通信公司。
因此,此次國家產業投資基金的成立,肩負重大期望,希望能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及社會資金,一舉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事實上,在「大基金」啟動後,大陸許多龍頭企業已陸續展開收購、重組,帶動整個積體電路產業的大整合,其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便是投入相當積極的集團之一,並透過華大半導體的成立打造集團積體電路業務營運平臺,將相關企業納入此平臺之中。
成立半導體業務營運平臺整合資源應戰
「透過兼併重組,我們可以將資源聚焦於重點優勢企業,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積體電路企業,進而帶動整個產業做大、做強,」華大半導體總經理董浩然表示,「可以說,政策給大陸積體電路產業基於市場化的整合,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機會和時間。」
CEC的動作極具代表性,因為該集團是大陸唯一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EDA工具等積體電路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在2013年財富500強中排名395位,年收入人民幣1938億元。CEC旗下的華大半導體則成立於2014年,位於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目前華大半導體旗下的公司包括上海華虹積體電路、上海貝嶺及中電華大(HED)等。
董浩然強調,「透過華大半導體,CEC可以更快速地調整企業結構和業務布局,順利實施內部資產重組計畫,這能有效提升CEC在積體電路產業中的競爭優勢。」除擔任華大半導體總經理外,董浩然同時也擔任北京中電華大電子總經理。
北京中電華大(HED)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專業的積體電路設計廠商。該公司在大陸的智慧卡產業堪稱享有領導地位,所自行設計開發的32位CPU核心,是大陸安全晶片領域的最高水準代表作,包括大陸的第二代居民身分證、中石化加油卡、社保卡、稅控IC卡內都有著該公司所設計的晶片。
智慧卡創佳績 衛星導航為下一波高峰
「我們在智慧卡領域做到頂尖後,開始積極布局下一個能帶領公司再度邁向高成長的目標,」董浩然進一步指出,「幾經評估,我們認為衛星導航產業將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領域,畢竟人類對於導航定位的需求只會持續增加,且在可預見的相當長的時期內,衛星導航都會是室外定位的主要方式,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從資料來看,GSA統計自2012年起,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產值開始規模增長,增至1,500億歐元,預計2022年市場達到2,500億歐元。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大陸政策加持 華大半導體布局衛星導航晶片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10&id=0000426456_HP13XVTB6QT1L75XFHP29#ixzz3aXjlsP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