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中儲存管理的應用在於協助管理者易於管理與擴充儲存設備,並彈性調配資源與儲存空間,然而,當前儲存方案與技術十分繁雜且多樣,綜觀當前雲端儲存現況,儲存虛擬化技術尚未發展完全,即使一家企業內部也可能同時存在各種不同類型儲存裝置,儲存系統之間仍存在著異質平臺的問題;加上不同儲存設備商間的儲存環境一直存在相容性問題,包含不同的網路儲存傳輸架構與檔案格式,更是造成無法統一控管與共用的原因,因此目前儲存整合一直停留在口號階段,這也是儲存虛擬化與雲端儲存推展上的最大阻力。除此以外,無論是採用外部儲存服務或者是建置在企業內部,雲端儲存服務的資料存取安全性也造成雲端儲存很大的疑慮。
各儲存設備廠商為解決統一儲存管理的問題,紛紛推出跨平臺統一控管儲存設備的解決方案,然而在導入的過程中,企業大多仍需另外安裝可相容的傳輸模組,或是獨立式的管理設備,才能夠將異質平臺儲存系統串在一起,大大增加了企業額外的支出,並造成IT架構的複雜性。
但面對勢在必行的雲端儲存風潮,企業究竟應如何尋求解決瓶頸的出路,以及雲端儲存管理究竟會如何發展?首先企業須先進行「設備整併」,將企業內複雜且不統一的儲存系統合併在一起,透過虛擬化或整併串接的方式轉化為單一儲存池,提高資產利用率,並達到有效分配資源空間的目標,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的提供給前端系統彈性運用的空間。
接下來是「統一標準介面」。企業若要解決當前儲存介面平臺不統一,造成的設備分散、提高成本等問題,首要即是統一標準化儲存系統設備介面,當所有的儲存設備都統一於標準的介面下後,企業內部的儲存管理才能達到節省成本最佳化的調配運用;最後是「虛擬化」的管理發展,透過虛擬化能解決各家廠商儲存設備間不相容的問題,讓企業更能針對自身需求進行不同儲存設備的搭配運用,然而目前導入成本仍是企業推展儲存虛擬化首要考量的因素;儘管如此,儲存系統虛擬化的應用,仍是未來儲存領域要邁向全面雲端重要關鍵技術。
其實雲端運算只是儲存系統的應用之一,若儲存設備本身沒有更具彈性的功能,來解決各種儲存管理問題,最後會淪為僅是容量的提供者。因此,未來雲端架構下的儲存管理發展,應該首重全面將伺服器、儲存設備以及網路等,各環節在基礎架構上強化到足以符合雲端運算模式的需求。